首页 >  数字货币 >  正文
建行青海省分行:在新金融雨露沐浴下 青春之花绽放高原
发布日期:2022-12-14

中新网青海新闻12月14日电(尹延善 张顺明 郭晓娜)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以下简称“青海省分行”)青年员工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金融理念的引领下,用贴心暖心用心的“小”举动编织为民服务的“大”画卷,以时刻追梦奔跑的姿态,在一程又一程乡村振兴路上接力前行、砥砺奋进,以实际行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扎深根 把基础打牢固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总面积244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46.3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52万人。建设银行的乡村振兴在这里新种下一棵“树苗”,有国家实施的战略“输送养分”,有总分行推进的新金融行动“栽培浇水”,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遮风挡雨”。而青年员工要做的是栽种,是生长,是深深把根扎下去,直至枝繁叶茂,漫林碧透。

针对湟中地区海拔高、面积大、村庄多、地形复杂等特点,按照青海省分行的部署安排,湟中支行首创裕农通服务点“地图作战法”,将辖区分为若干片区,结合“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广泛发动青年骨干成立“张富清”青年突击队,实行片区负责制,克服村庄分布广、道路崎岖等一系列困难,“跑马圈地”建立起农村市场根据地,同时利用服务点积极搭建民生服务特色场景,大力推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服务。

通过“裕农通”服务点,青年员工到现场实地勘察,与当地村干部、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将调研情况上报青海省分行,配合分行进行产品移植,作为试点行,成功实现首批农户贷款授信110万元,截至2022年11月末,湟中支行农户贷款余额达4776万元,较年初新增4144万元。服务农户240户,覆盖下辖全部15个乡镇,全面助力农户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沐雨露 把营养吸收足

基层一线是培养青年一代的大舞台、大课堂、大熔炉。为适应乡村振兴工作需要,建设银行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适时发出“乡村振兴”产品框架。青海省分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因地制宜建立了“种+收+加工+销售”“牧户+合作社+担保+银行”农牧业服务新模式,创新推出符合青海省实际的“裕农快贷–青农裕贷”产品,有效满足了全省各地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

海南州所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五县之间距离在百公里以上,气候恶劣和交通困难没有困住金融服务向前推进的步伐,建行青年以“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为抓手,踏过崎岖山路,绕过淤泥沼泽,走进帐房牧场,去往偏远村庄,将建设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脚步踏遍了这里的每一个地方。

兴海县五一村位于海南州的河卡镇,距离州府所在地86.3公里,平均海拔3251米,村里主要以藏牦牛、藏系羊养殖,青稞、油菜种植为发展核心。了解到五一村筹备春季耕种农作物资金短缺的情况,建行青年向村两委推荐并申请了“青农裕贷”,仅用5个工作日,就为该村13家农户申请了370万元贷款,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此外,建行青年充分结合各项业务特色,成功打造的青海建行第一家集存、取、汇、缴、贷、低风险理财和账务查询等功能一体的“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在海南州共和县尕寺村的清真伊努尔农家院成立,让尕寺村村民们体验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便利。

向阳生 把群众服务好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建行总行团委和青海省分行党委关爱青年相关要求,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建设银行这个大家庭,青海省分行团委在建行研修中心青海分行分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扣“乡村振兴”和“根在基层”主题,连续三年带领新行员走进湟中区、大通县等乡村腹地,深入了解民俗民风、体验务农劳动、开展“裕农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

新员工们走近田间地头,干农活、做农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感知民生。通过实践调研,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对建设银行如何更好的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深入思考和理解,也为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埋下了深耕基层的种子。

活动中,新员工们还面向村内一老一小群体,在全村范围开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知识宣讲,带去疫情防控、环保、反诈防诈等小知识,同时举办公益捐赠活动,向村内儿童、老人捐赠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调动了新生力量们参与志愿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为建设银行公益行注入年轻血液。(完)

建行青海省分行:在新金融雨露沐浴下 青春之花绽放高原